遇见更好的自己

酥酥 发布于 2025-03-12 36 次阅读


01

我的主业是写文案,写商业稿之余,也发展副业:写一些随笔和新媒体文去投稿,偶有发表。


大概是主副业互补的缘故,业余写稿思路比较开阔,各种案例信手拈来,而写起商业稿来,通过借鉴新媒体文的逻辑和热点思维,让我更加得心应手。

这让我对工作安排更加有信心,直到有一天遭遇了一个小意外。

那是一个很平常的下午,领导通知我写一篇文案做样稿。原来,我所在单位一直合作的老客户,出了一款新品,需要出宣传稿,客户点名要求经验丰富、最能体现公司撰写水平的编辑来写。

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,寄予厚望。我也格外慎重,查阅了很多资料,自认为写得逻辑严密、花团锦簇,万无一失了才交上去。没想到,稿件很快被客户打回来,给出的原因是,“我们新品的一些数据有更新,但编辑还是采用的原来数据,这很不严谨。”

这次事故,不仅连累部门错失参与新项目宣传的机会,还影响到公司与客户的后续合作。我被领导狠狠批评的时候,还觉得格外委屈,不就是一些数据没核对好吗?客户也太小题大做了!

后来我才知道,那次客户指出的数据,是他们技术部门经过无数次试验才得到的优化和进步,在市场中具有独树一帜的竞争力,也是区分竞争产品的显著标志,为此客户曾再三提醒千万别弄错了。如此重要的细节,却因我的粗心大意被忽略掉,难怪客户生气。

可能是知道得越多,自责得也越厉害。我因为这件事消沉了很久,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极差,不断责备自己怎么把事情搞砸的,还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。再接文案撰写的时候,也会不自觉地想到那次失误,变得畏首畏尾。

这样的状态不知道持续了多久,直到我发现领导已经很久不把重要文案交给我负责,我才觉得自己该做出改变。我开始正视自己粗心的缺点,写之前一遍遍核对,交稿之前再三检查,不仅要写对,也要写好、写出彩,以更高的标准自我要求。

哪怕后来依然也会有些小瑕疵,但我不再沉湎在过去的失误中无法自拔了。

02

大概很多人都曾有和我类似的经历:明明能做到的事,之前也完成得很好,却因为一个无意间的失误而怀疑自己,甚至连过往成绩也被全盘否定。

自我否定和逃避,是很多人遇到挫折后的第一反应。学生时期,偶尔一次成绩下滑,就否定自己,觉得自己不行,放弃学习,导致成绩越来越差,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;工作后因为一次失误,就怀疑自己的能力,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?干什么都不长久,干什么都以失败告终,抱怨运气不好,把失败归结于这样那样的原因,导致一直在原地踏步,甚至倒退。

难以正视问题的根本,要不就是归结于外因:都是别人的错,环境、条件不好导致的。趋吉避凶本是人的本能,但如果因为已经成为过去的失误不敢正视自我而选择躲避,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,下回遇到还是会在同样的地方栽倒。

不思改变,不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,只会越拖越严重,直到某一天成为阻碍成长的禁区和不能触碰的禁忌。

失误是很正常的事,关键是怎么去面对。一味纠结抱怨,只会陷入自卑或不甘。相反,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去纠正、补齐,才能更好地获得成长。

所谓“人生无完满,缺憾亦是美”。人生有失误,才有反思、总结,有后来的经验积累,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,难得的是正视自己的缺点,并以更大的毅力慢慢纠正过来,如此才会柳暗花明迎来新的机会。

曾在《终身成长》这本书里看到过两个很有启发意义的概念:“成长型思维模式”和“固定型思维模式”。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;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,面对挫折往往会贴上“我不行”“我做不到”等标签。

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,人们即使身处不完美,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,这不是为了找理由堕落,更不是去逃避问题,而是为了改进自己,去找到问题症结所在,进而解决问题。

有正视缺憾的通透,有改变自我的决心,才有更多底气驭风踏浪。

03

曾听朋友说过一件往事。

多年前,他学习画画刚闯出一点名气,接到一份重要订单,熬了几天画好设计草图,客户看了也很满意。没想到在报价环节,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错失订单,在业内的口碑也大打折扣。

这次的失败让他前期的其他投入打了水漂,刚刚有起色的事业也半途夭折。赋闲在家的他,时常怨天尤人,抱怨甲方没有眼光、自己运气不好、同行排挤、搭档不配合……总之,除了自己,全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。

迫于生计,后来的他送过外卖、进过工地,也打过零工。在社会这所“成人大学”,他逐渐被磨平棱角,也渐渐明白,一味地抱怨,只会让事情更加不顺,难上加难。而承认自己的一时失败,并不是很丢人的事。

工作之余,他重拾画笔,潜心学习,每天都会画下大量素描磨炼画技。慢慢地,他的画作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,也有了粉丝的认可,部分画作还被拍卖、收藏。多年后,他有了自己的画室,为创作打开了更自由的空间。

如果当年他沉湎在过去的失败中继续自暴自弃,怎么还会有后来的改变?

正视失误,懂得反思自己,才能彻底摆脱过去的纠缠,轻装前行。

接纳,并不是躺平或者忘记,而是以豁达之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以归零心态积蓄重新开始的勇气。

人生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,要相信,偶尔的失误总会翻篇,眼下的挫折终会过去。

没有从不失误的人生,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预见未来,过去的已经过去,过度纠缠并无意义。放下偏见,内修外炼,才能在一次次的锤炼中破茧成蝶。

失误这门课,最终教会我们的是,是接纳与成长。

—文章来源 青听

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
最后更新于 2025-03-12